Archive

Archive for the ‘漫談聖詩’ Category

親愛主,牽我手

February 19th, 2012 Comments off

親愛主,牽我手

賴建鵬牧師主講

陳建良筆錄

[講於溫哥華中信中心抗癌支援小組]

親愛主,牽我手,堅固我,導我行﹔我厭倦,我軟弱,我憂愁﹔ 有風浪,有暗冥,導我行,入光明﹔親愛主,牽我手,到天庭。

我的路,雖淒涼,主近倚,安慰我﹔我一生的日子有爭戰﹔ 求你聽,我求叫,扶我手,無跌倒,

親愛主,牽我手,引導我。

在我患癌症的痛苦中,我常常因讀聖經及聆聽聖詩而得到安慰。病前,我記得內子說她雖然因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導致身體上承受著很大的痛楚,但聽詩歌而從其中的信息得安慰,且能幫助祂滅去痛楚,便能安睡一覺到天亮。

當我自己患上了鼻咽癌時,有八個月的時間因為內子住進了醫院而要孤單地獨處。這時陪伴著我的便只有詩歌及神的話語。

孤獨加上了疲倦和軟弱,使我有如生活在黑暗中。我感到前路茫茫,未知何時生命會結束。祗恐怕到那時會遺下長期患病的妻子及兩個兒子,未能再給予照顧。

我在憂傷淒苦中沈思著,耳中聽到錄音帶播出這一首「親愛主,牽我手」的詩歌。我立時向主呼求,頓時感覺到主牽著我的手,把我從憂戚領進了光明。我便是這樣親自經歷到在痛苦裏從詩歌中得著了極大的安慰和幫助。

因此,我渴望各位弟兄姊妹每當在生活上遇著困難的時候,縱使有如經風暴,渡黑夜,都能夠像詩人一樣經歷主的牽引,藉著這首詩歌去得到主的安慰,主的幫助,讓主牽著您手與您一同走過困境。

這首詩歌的作者多爾西(Thomas Andrew Dorsey)在一八八九年出生於美國南方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附近,父親是一 位浸信會的牧師。多爾西小的時候就很有音樂天分,十二歲時多爾西已彈得一手好琴,能夠在沙龍、派對、舞廳、戲院裏表演。1916 年多爾西搬到芝加哥,在那裏他的音樂成就越來越大,離神卻越來越遠。直到有一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奇蹟地獲救,才回頭重新歸向神。

1932年八月他參與聖路易斯(St. Louis)的奮興會,途中他收到一通電報,說他的妻子難產死了,剛出生頭胎的兒子也死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完全喪失對神的信心,懷疑神到底有沒有看顧他的家人?他哭著向神大喊︰「神啊,此刻你對我是 一文不值了!」

悲傷頹喪的日子一連過了好幾個禮拜,有一天當他的手觸摸到琴鍵的時候,忽然間悲從中來,他哭著跟神說:「經風暴,過黑夜,求領我進光明。」這首詩歌就這樣產生了。在隔週的主日崇拜中,他坐在鋼琴前彈著這首詩,會眾熱烈齊唱,甚為感人。經歷這次改變,他放棄了流行音樂領域裏的發展,專心獻身在聖樂工作。

這一首詩歌一共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曾經有五百多位歌唱家與演奏家演唱。多爾西本人也在巴黎,歐洲各大城市及開羅、大馬士革、貝魯特、耶路撒冷等地親自演唱或指揮過這首歌。在許多福音被禁止的國家,福音的信息藉著這首詩歌和流行音樂一起傳進去。

是的,有時候我們確是不明白,為何我們要遭遇苦難,甚至有的苦難也會令我們懷疑了神的信實與大能。讓我們把我們軟弱的事,交在主的手裡,讓祂牽著我們的手,祂必安慰我們的憂傷,建立並帶領我們繼續向前走。祂不僅賜我們力量,且祂能透過我們的苦難賜福更多同在苦難的人。打開這綱站可听到音樂http://www.youtube.com/watch?gl=BE&v=iADxyg7ALdg

Categories: 漫談聖詩

神的靈感動我高歌

August 30th, 2010 Comments off

神的靈感動我高歌

小敏

舅媽向我傳福音
在中國農村長大的我,本不愛說話,想不到1990年至今作了九百多首詩歌,被神使用,深信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我在老家讀初中時,因患鼻竇炎,胃又不好,有膽囊炎,坐下說話也會喘氣,很疲累。由於身體虛弱,結果只念了兩年初中。那時覺得活著太沒意思了,想過自殺。就在此時,神憐憫我,藉舅媽向我傳福音。

我媽的娘家都住在一個村子,我家住東頭,舅舅、舅媽住西頭。舅舅在村上很有勢力,舅媽性格很厲害,常愛罵人,不管甚麼人都不放在眼內。後來舅媽因為病得醫治,誠心信主,且跟從前得罪過的人一一認罪和好。舅媽信主後,來我家傳福音;我一向很怕見到她;但又怕媽媽責備我對長輩無禮,便跟她去了教會。那晚教會中坐著的都是些年長的大伯大嬸;他們與我平日所見到的長輩們都愛板著鐵青臉可不一樣,只叫我感到溫暖、和平!他們中間真有神同在!

病得醫治矢志隨主
回到家裡,我跪下禱告:「神呀,我相信有 你!以前我看到大自然,已感到很奇妙,為甚麼四季不會亂秩序呢?我實在相信有你這位看不見、摸不著的神!我來到你面前有個請求:求你醫治我的病。」禱告後渾身輕鬆,真有「無病一身輕」的感覺,心裡十分喜樂!於是我開始去聚會。過了一段日子,媽媽陪我去檢查身體,醫生對我說:「你現在不再有鼻竇炎了!」當時心裡禁不住說:「神呀,你真偉大!」又對媽說:「主耶穌醫治了我,我一定要好好相信祂、服侍祂。」

當我決意跟隨主的時候,就應驗了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當時有些人,甚至是家人也嘲笑我。感謝神,我一點也不生氣。想到主的話,走這條路就覺得輕鬆、愉快!後來我們老家的福音事工特別興旺!那年,我親眼看見聾子聽見,駝背的挺直了腰。神呀,你的作為實在超過我們所能想像!

聖靈感動我高歌
1990年的新年十分寒冷,有一天我聚會回家,感到特別喜樂。神的靈感動我作了第一首詩歌「帶著你的歡笑」。起初,弟兄姊妹對我的詩歌都接受不了,因他們喜歡那些老詩歌。當我寫了十多首,突然有一天他們喜歡上其中一首:「主啊,願你拉著我們的手,在風雨中行駛;主啊,願牽著我們的心,飛往世界各地…」這歌唱出了他們的心聲──盼望能到世界各地傳福音。他們哭著禱告。後來找到會寫樂譜的弟兄姊妹,就替我把這些詩歌逐首寫出譜來。

我娘家在河南,婆家在河北,我們有一群年輕傳道人好久沒有回家。那天,我拉著他們的手禱告,突然有話湧出來:「家鄉水,故鄉山,問你何時還?」隨即淚往下滴,拉著他們的手跪下禱告。通常有感動時,我會離開現場,到安靜的地方寫詩歌;但那次我一直拉著他們的手,五分鐘之後詩歌就出來了,沒經修改。感謝神!「家鄉水,故鄉山,問你何時還?你這樣回答他:也許很遙遠!…沒有回家收高粱,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看爹娘,已經很多天!家鄉水,故鄉山,問你何時還?你這樣回答她:也許很遙遠!」當我唱時,他們都哭成一片;於是我們舉起手禱告,決心踏上這服侍的路!

我和另一姊妹回老家服侍。她說在服侍中,有人對她有很大的誤會、攻擊,很難受!那晚,我們一起禱告,我靈裡有感動,就唱著:「在外的日子,常想念老家;耳邊響起媽媽的話,風雨裡別想家…受到誤會和攻擊,不要多說話…我們都一同走天路,一同回天家,見到阿爸…一切都真相大白啦,會把你的眼淚擦。」給她很大安慰。其實,很多福音性和鼓勵性的詩歌,我都是在某些情況下作的,正適合中國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唱。

神是我創作的源頭
現在,我在老家跟弟兄姊妹一起去傳福音、服侍,教唱詩歌、帶領敬拜。我從不知道下一首會寫些甚麼詩歌;然而,神感動我的時候,就像一道光引導著我。有少數人不喜歡我寫的詩歌,甚至會罵我;但我說:「主呀,當稱讚和吵罵的聲音加在一起,就是十字架。」我繼續禱告求神也將一些敬拜詩歌賜給我。

過去我唱歌,高唱不上去,低又沒聲音,中氣不足;現在卻可以很自然地唱出來。過去甚麼大調小調,一概不知;現在也稍知一點,小調較低沉憂鬱,大調較明快活潑。文學方面,甚麼副詞、形容詞、連接詞…我全不懂;但透過神感動我就寫出來了。我家是種地的,所以靈感一直都是來自大自然。寫詩歌的時候,我都是一氣呵成;但有時候我正在寫歌,突然有人敲門,就得放下去開門。但客人走後我禱告,神又能讓我的思路再接上,真奇妙!

我體驗到神源源不絕地感動我寫詩歌,讓弟兄姊妹得激勵。有一次,我們教會很多同工被抓了,感到很孤單,不知道該怎樣向前走,我為此禱告,神感動我歌唱:「在黑夜我已看見黎明,在黑夜我已看見晨星…在黑夜花香更濃,在黑夜腳步更加堅定…」

「十字架」與「非典」之歌
多年前,中國大陸看電視尚未普遍,我就希望能有一部傳福音的電視片,後來知道遠志明弟兄他們真要拍「十字架」,就每天為這片子禱告。他們請我拍時,我本不願意;怕別人誇讚,自己會驕傲;後來我專心為這事禱告,覺得很平安,就拍了。

拍攝完畢在大陸播映時,看的人沒有不哭的。之後聖靈感動我作了「十字架之歌」:「十字架的路上滿了血和淚,心中卻喜樂平安;十字架的路上滿了羞辱苦難,還是依然向前,因為十字架的大愛,誰也報答不完…十字架的大愛鋪天蓋地…十字架,十字架,帶給全人類生命的曙光。」

2003年「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間,我為此作了三首詩歌。當時,我們教會有對夫婦在電視台工作,有感動做一個有關「非典」的光碟,他們打電話給我,正好我有三四首詩歌要唱給弟兄姊妹聽,例如:「神的兒女不要害怕,末後的災難有多大;只要你緊緊依靠敬畏耶和華,祂必保護我們的家。現在是末世啦,主耶穌快回來啦!」感謝神,這詩歌在瘟疫期間可以鼓勵弟兄姊妹。

記念國內肢體需要
今天,我有機會跟弟兄姊妹分享,是神的揀選,神的作為!祂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深知若不是神許可,患難只會擦肩而過。真要靠大家代禱。盼望常在禱告中記念我們。(余黃國凱筆錄)

Categories: 漫談聖詩

聖樂與敬拜

August 30th, 2010 Comments off

聖樂與敬拜

李長華

音樂在崇拜中佔有重要地位。聖經一直注重詩歌,從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唱的“井歌”(《民》21:17)到《詩篇》,都是可唱的讚美詩。

舊約時期,音樂事工是由專業人士負責的。兩約之間,崇拜包括了四個主要內容:讀律法書,教導,歌唱,禱告。新約時代,保羅明確勸勉初期教會“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弗》5:19)。

耶穌在世時,聖經沒有很多唱詩的記載。但是當耶穌和門徒的“最後晚餐”結束的時候,聖經說:“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太》26:30)

崇拜音樂的風格和內容,常常反映時代的文化、習慣和世界觀,所以不斷變化。現根據林慈信牧師的總結(註1),將崇拜聖詩和教會詩歌的發展簡述於下:

一、中世紀

中世紀時,有人將當時流傳的聖詩彙集成冊,稱為安博羅西清唱曲(Ambrosian Chant),以及格里高里清唱曲(Gregorian Chant)。這些清唱聖歌的曲調一般比較沉靜單一,現代人會認為太古板。但是吟唱起來能使人專注於從內心頌讚神,與神有靈交。它們流傳至今,成為崇拜音樂歷史的一部分,對其後的許多音樂大師,有很深的影響。

二、宗教改革

16世紀宗教改革以後,引發了教會音樂的發展。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寫了一些聖詩,其中一首《堅固堡壘》(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見生命聖詩》第50首),激勵信徒與撒但打屬靈爭戰,並靠主得勝。

巴赫(J. S. Bach, 1685-1750),這位有名的古典音樂家,近代音樂之父,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信仰深受馬丁路德的神學影響,在教會以音樂事奉多年,常在作品原稿的開頭寫上“J. J.”(意為耶穌幫助我),樂章結束處則註明“S. D. G.”(Soli Deo Gloria,意為唯獨歸榮耀於神)。他一生寫了許多清唱劇(Cantatas),聖樂曲(Oratorios),和頌讚聖詩(Anthems)。

和他同時代的韓德爾(Handel, 1685-1759),深感於神的榮耀、莊嚴和權能,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寫出了有名的彌賽亞神曲(The Messiah)。他聲稱寫的時候,真是深受聖靈感動。這部大合唱每次演出,都感動無數聽眾,甚至英皇喬治也在演奏會上情不自禁地肅然起立。

這些音樂大師,以虔誠崇敬的心,認識到神是創造者,配得我們敬拜。所以他們用音樂對神作出回應。他們的作品完全是為榮耀神,奠定了“以神為中心”的崇拜聖樂基礎。

三、清教徒

16至17世紀清教徒運動(Puritan Movement, 1558-1660)時期,清教徒認為當時英國教會的崇拜及事工,包含太多傳統、儀式等人為的東西,應予改革。清教徒主張吟唱《詩篇》,他們把《詩篇》加上韻律節拍,在教會崇拜中使用。

瓦茲(Isaac Watts, 1674-1748)是清教徒聖詩的大師,被稱為“聖詩之父”。他寫了許多取材於《詩篇》的聖詩,如《主治萬方》(《詩篇》72篇,見《生命聖詩》第16首),《普世歡騰》(《詩篇》98篇,見《生命聖詩》第89首)等。他也有許多詩歌引導我們把心思集中在基督的十字架,如《奇妙十架》(見《生命聖詩》第122首),《主在十架》(見《生命聖詩》第119首)等。

四、大復興

18世紀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在英國和美國領導了靈性大復興。他的兄弟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則寫了不少激勵信徒敬拜景仰神的聖詩,例如《神聖的愛》(見《生命聖詩》第44首),《奇異的愛》(見《生命聖詩》第178首)等。

同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聖樂作者和深邃的聖詩,如古柏(William Cowper, 1731-1800)的《寶血活泉》(見《生命聖詩》第173首),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的《奇異恩典》,海柏(Reginald Heber, 1783-1826)的《聖哉三一》(見《生命聖詩》第5首),瓦弗德(William Walford, 1772-1850)的《禱告良辰》(見《生命聖詩》第427首),托普雷(Augustus Toplady, 1740-1778)的《萬古磐石》(見《生命聖詩》第190首)等等。教會音樂的蓬勃發揚,和信仰的復興緊密相聯,是靈性復興的產物。

喜愛現代音樂的信徒,不一定欣賞上述等人聖詩的曲調,但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這些作者的詩詞中,所蘊含的以神為中心的豐富內容。我們應當把“以神為中心的崇拜”的傳統,留給我們的子孫。這是聖靈賜給普世教會的寶貴禮物。

五、19世紀福音詩歌

19世紀美國的一些詩歌作者,如盲人女作家克羅斯比(Fanny Crosby, 1820-1915),桑基(Ira Sankey, 1840-1928)等,寫了大量福音詩歌。例如Crosby的《有福的確據》(見《生命聖詩》第414首),Sankey的《主是磐石》(見《生命聖詩》第289首),韓基(Arabella Hankey, 1834-1911)的《喜傳福音》(見《生命聖詩》第263首),摩爾(Joseph Mohr, 1792-1848)的《平安夜》(見《生命聖詩》第93首),斯克里文(Joseph Scriven, 1819-1886)的《耶穌恩友》(見《生命聖詩》第433首)。這些詩歌著重個人與基督的關係,屬於靈修、鼓勵和傳福音的性質。曲調則多採自美國建國期間的民歌和內戰前後的歌曲。

19世紀許多年輕信徒,回應慕迪(D. L. Moody)和莫特(John Mott)的呼籲,獻身傳福音,紛紛到東方作宣教士。於是把這些福音詩歌也帶到亞洲、非洲和南美。中國基督徒對這些詩歌甚為喜愛,得到靈性上的滋潤和激勵,所以這些詩歌在中國教會保存了下來。20世紀30年代,國內出版了《普天頌讚》,即收集了大量這類優美的傳統詩歌。

同時期,國內一些教會、福音團体和傳道人,也編印了一些詩歌集,例如《聖徒心聲》、《聖徒詩歌》、《靈糧短歌》、《復興詩歌》、《伯特利詩歌》、《頌主詩集》、《基督徒詩歌》、《晨星詩歌》、《詩歌》等等。

這些詩歌本中,有許多是中國傳道人和信徒自己創作的新歌,但仍然受到19世紀福音詩歌的很大影響,以享受與神的靈交、團契為主。

20世紀中期,香港教會和團契,也把福音詩歌收集成《青年聖歌》專集,使用至今。

19世紀的福音詩歌,絕大多數歌詞是指向基督徒,而非像中古時期崇拜聖詩那樣,專注於敬拜神。例如《在花園裡》(見《青年聖歌綜合第一冊》第73首),述說信徒與主耶穌交通的個人寶貴經驗,因此不是一首敬拜用的詩歌。但是這些福音詩歌對信徒靈命的提升,促進傳福音的熱忱,以及對教會的造就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除此之外,這個時期也有一些單純歌頌、讚美神的聖詩,如包博(Carl Boberg, 1859-1940)的《你真偉大》(見《生命聖詩》第12首),從述說神創造的精博廣大,到回顧救主在十字架上成就的赦罪救恩,進而瞻望主再來的榮耀,作者自內心發出了“你真偉大”的歡呼。配合瑞典民歌的旋律,唱起來真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跪下,向偉大的神“謙恭地崇拜、敬奉”。

六、現代詩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非洲黑人的爵士樂(Jazz)在美國廣為流行,後來在演奏中加上一些搖擺的舞蹈姿勢,發展成為“搖滾樂”。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反文化運動嬉皮士興起,搖滾音樂吸引並籠罩著年輕的一代。

西方教會也順應這潮流,用搖滾樂的輕快曲調譜寫教會歌曲,配上屬靈字眼,稱為“福音搖滾樂”。有人為了避免“搖滾”這名稱,就稱之“福音流行音樂”。加上靈恩派教會倡導“讚美短歌”,於是現代流行的這些詩歌,逐漸在教會和團契中流行起來。

由於這些現代詩歌節奏快,歌詞簡單,容易上口,所以很受年輕信徒喜愛。許多教會為了迎合會眾的胃口,為了吸引青年參加崇拜,就少唱、甚至不唱傳統聖詩,而用現代讚美短歌來取代。

這種風氣很快傳到東南亞各地教會,許多華人作曲家和出版商不斷推出新的詩歌,於是傳統聖詩逐漸被擱置,被淡忘(註2)。許多年輕或者新信主的基督徒,甚至從未聽說教會歷史上還有那麼多深邃優美的聖詩。這實在十分遺憾並令人擔憂!

七、當代中國

20世紀80年代,中國教會有了蓬勃的發展。無數家庭教會像從地平線突然冒出,遍及全國城鄉各地。這實在是聖靈的工作。配合這個大的復興,聖靈也感動一些像呂小敏姊妹那樣的肢体,寫出、唱出自己心靈與神交通的心聲,大量的屬靈短歌因此在教會中詠唱。

我在河南的時候,一位弟兄告訴我,像小敏那樣能歌會編的歌手,在家庭教會裡比比皆是。這說明神要在這個時代,作祂奇妙的工,興起更多的器皿來,為神國的擴展擺上。

不過這些短歌,多半仍然屬於福音詩歌的範疇,著重信徒和神靈交的感受,以及對神的愛慕。在表達正確而有力的真理方面,還遠不能和那些歷世傳唱的傳統聖樂媲美。因此我們仍然需要鼓勵國內的弟兄姊妹,不要捨棄歷代所積累的寶貴財富。

聖樂指揮家唐真姊妹說得好:“對我來說,沒有人帶領這一代年輕人在敬拜中頌唱《先賢之信》這樣的聖詩,是很痛心的(筆者註:此詩收集在《生命聖詩》221首,19世紀Frederick Faber所作)。我理解年輕人需要‘他們的’音樂,但為什麼許多教會幾乎徹底拋棄‘傳統’聖詩,或只是象徵性地在成人主日崇拜,用上一兩首‘點綴’一下?歸根到底,我們敬拜時,神是我們的唯一聽眾。如果我們只是根據我們的喜好來選擇音樂,那麼我們的敬拜就成了取悅自己,而非討神的喜悅。”(註3)

我完全理解這位指揮家的憂慮。年輕一代在現代音樂的環境裡長大,自然更習慣於那樣的音樂。可是教會的牧長等帶領者,有責任保持教會優良的傳統。

現代崇拜詩歌中,也有不少很好的作品。特別是近來,有更多以聖經經文譜寫的讚美詩,以讚美敬拜神為中心,有些詩歌對醫治破碎心靈很有效。上個世紀50年代葛培理佈道大會所唱的一些“當代詩歌”,在傳福音的事工中就起了震撼的作用。

小敏的詩歌一在家庭教會傳唱,立時抓住了弟兄姊妹的心,掀動了愛主、追求主的熱忱,這明顯是聖靈的工作。不過也有一些現代崇拜詩歌,歌詞內容過於膚淺,有些短詩只是簡單重覆一兩句話,以製造一種情緒上的振奮狂熱,或一種“靈裡的高潮”,把情緒置於真理之上。

保羅教導我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14:15)。用悟性就是要我們明白所唱詩歌的內涵,那麼詩歌的歌詞,就應當符合聖經,扎實而正確。有些詩歌時常把“我”或者“我的崇拜”當作中心,力圖表現自我,這就挪移了神為中心的地位(註1)。

有些現代詩歌所用的字眼和曲調,太像世俗的流行曲。有的詩歌用一種很輕浮的曲調來表達神的聖潔,把神的莊嚴和神聖性扭曲了。像這樣的詩歌,我們不應當採用。唐佑之牧師強調,崇拜既為敬拜神,應以神為中心,詩歌音樂應當讓我們享受神的同在,而不是享受人情緒的感受和滿足(註4)。

一位第一次來到教會參加崇拜的朋友說,他最喜歡也最得益處的,是教會裡的唱詩,給人一種安穩寧靜的感覺,使心靈得到舒解,和社會上或者電視、廣播裡那些嘈雜喧鬧的歌相比,宛如兩個不同的世界──據我所知,不少人就是由於想聽寧靜優美的音樂唱詩,開始來教會的。

讓我們用聖詩去影響世界,而不要一味遷就、追隨世界的潮流,讓世界改造教會!

註:

1. 林慈信,《崇拜音樂──傳統或現代?》,《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2005年8月,614-622頁。
2. 王永信,《教會音樂今昔談》,《大使命雙月刊》53期,2004年12月,1-3頁。
3. 唐真,《聖詩與現代短歌不同》,同上,63頁。
4. 唐佑之,《論今代教會音樂》,同上,4-6頁。

其它參考文獻:
1. 李建安,《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大使命雙月刊》53期,2004年12月,8頁。
2. 王露茜,《談敬拜與教會音樂教育》,同上,11頁。
3. 謝林芳蘭,《聖樂飄飄處處聞──論會眾的唱詩》,同上,14頁。
4. 賴建鵬,《敬拜的真諦》,《生命季刊》22期,2002年6月,11頁。
5. 陳慕川,《也談今日的教會音樂》,同上,14頁。
6. 楊鍾祿,《唱詩,讚美與敬拜》,《金燈檯》2002年11月號,4頁。

作者現住馬里蘭州,在教會負責音樂崇拜部。

Categories: 漫談聖詩

神所使用的聖詩和詩歌

August 30th, 2010 Comments off

神所使用的聖詩和詩歌

賴建鵬  [轉自2005年翼報]

1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
2 要因他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他極美的大德讚美他!
3 要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
4 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
5 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
6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詩篇I5O篇]

「運動可以健壯身体,音樂可以健壯靈魂。」-柏拉圖
「音樂是神給人類最美的賞賜,可以今人離開憂愁的重擔,也可以排除惡念的迷惑。」-馬丁路德
福音的翅膀
宣教士的雙手,一是握著聖經,另一是握著聖詩,把福音 —— 生命之道及對神的讚美,帶到「未得之民」,眾信徒因著生命之道及聖詩,生命得以成長。聖詩和福音詩歌,好像是福音的翅膀,展翅翱翔,將福音傳於普世。
聖詩與敬拜
有不少的聖詩是護教及根植真理。如[聖靈降臨] 歌﹐作者為第四世紀的聖安波羅修(St.Ambrose)。為了對抗亞流派(Arian)的异端﹐他不屈不撓﹐不肯放棄正統的信仰而作了這首詩歌。信徒幾代高聲頌唱﹐真理得到堅立和存留。[永生神就是靈] 這首詩歌是描述了神的神性。人們反復吟唱﹐都能把真理透入人心。當我們高唱[堅固保障] ﹐我們不僅能體驗馬丁路德的改革奮鬥和試煉的經歷,更能幫助我們面對試煉,戰勝撒旦。
古典音樂作曲家巴哈(Bach)。他作的合唱曲(Cantatas)、聖樂曲(Oratorios)和頌讚聖詩(Anthems)的每 一首曲,都寫上「SDG」三個字母,意思是「唯獨榮耀神」。
主日崇拜的信徒集體詩歌敬拜的對象是神,祂是配得一切的榮耀。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充滿感性內容膚淺的詩歌。讓敬拜能預嘗「在地如在天」的滋味,讓主日的敬拜透過聖詩及証道,把神的超越性,臨在性,障顯在每一位敬拜祂的人。
聖詩與呼召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神多次用音樂呼召我,感動我,無論是韓德爾的『彌賽亞神曲』、『奇異恩典』或一首清唱的黑人靈歌,詩歌的內容,美妙的歌曲,都能引發我靈魂深處的悸動,使我流下悔改的淚水。」
詩歌是人對神表達情懷和愛,當我們引吭高歌或微聲低唱時,詩歌就能驅散我們心中塞滿的落寞,憂愁與徬徨,有時我們的生命彷彿燃燒至將盡的炭灰,那美妙旋律,感人的歌詞令我們再燃燒起來,重振生命之雄勁,激發生命的火花。當我們唱出悠揚悅耳和喜樂的詩歌時,周邊的人也必從中得著歌聲及詩詞的滋潤和共鳴。
神所使用的詩歌,往往是洋溢著神的恩惠與慈愛,正如[耶穌恩友] 、[親愛主﹐牽我手] 、[我心靈得安寧]、[在主翼下] 等詩歌﹐作者在極度痛苦中蒙安慰得釋放而寫出歌詞及感受。無論聆聽或歌唱者,心中必起共鳴並得蒙安慰。
頌唱聖詩能醫治我們心靈的創傷,詩詞及歌曲使人得鼓勵,鎮靜,心被恩感,重新得力。聖詩能提醒我們定睛慈愛天父,聖靈透過詩歌,用說不出的歎息,替我們禱告,使我們靈性甦醒,與神更親近。當我們聆聽那些肅穆壯麗的聖樂時,例如﹕[你真偉大]、[聖哉,聖哉,聖哉]、[你的信實廣大],會感到個人渺小,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淨化,境界得以升華。聖樂能陶冶人的情操,讓人品質高尚。
聖詩與靈感
海頓是奧國有名的音樂家,特別以聖樂的創作而名揚樂史。他根據聖經創世紀而作的《創造》最為人所稱頌。1808年3月8日,當維也納大學演奏此曲時,特地邀請海頓親臨致詞,當時海頓已衰老到不能行動了,只好請人抬著進場。一進入會場,全體的觀眾立即起立鼓掌,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意,這時只見海頓以手指天,很虔誠的說:「這音樂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上帝那裡來的。」海頓貼近神的心,摸著神的旨意方能有這偉大的心靈創作。1
[迦南詩選] 作者小敏說:“神是 創作的源頭,我從來不知道下一首會寫什麼詩歌;然而,神感動我的時候,就像一道光引導著我。”
聖詩與宣教
1956年一月的某一天﹐五名年輕的美籍宣教士在赴厄瓜多爾的歐卡宣教前﹐同心祈禱及高唱“我們有 一 故事傳給萬邦” 。唱完這一首宣教詩歌﹐與家人及同工說聲“再見” ﹐就浩浩蕩蕩地向著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未開化民族傳福音。數天後,消息傳來,他們全部被歐卡印第安人殺死﹐為主殉道。但福音的種子往往是用殉道者的血所澆灌。今天﹐數百萬的歐卡人都因福音而蒙拯救。是的﹐有許多宣教詩歌﹐如[到遠方傳福音] ﹑[快去傳福音] 與[我們有一故事傳給萬邦] 等﹐信息同樣充滿能力﹐激勵愛主的基督徒奔向未得之地傳福音。儘管是充滿黑暗﹐生命沒有保障的艱難危險地帶﹐即使犧性生命,也所不惜.因著愛主﹑愛靈魂的心﹐宣教士陸續不斷地勇往直前﹐直至福音普傳﹐將喪失的靈魂帶進祂的國度裡。
聖詩與試煉
我認識一位從中國來的正在進修神學﹐並準備全時間事奉的姊妹﹐她與我分享以下的見證﹕在那些苦難的歲月中﹐聖詩曾帶給我和我全家莫大的安慰和力量。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正是文革時期﹐爸爸因為信仰的緣故被捕入獄﹐媽媽整天挨鬥﹑游街。但是﹐當媽媽回到家中﹐她總是不斷地唱詩歌﹐儘管臉上掛滿了眼淚。記得她經常唱的一首詩歌是:
「神﹐你正在重排我的前途﹐
你也正在拆毀我的建築﹔
衷心事奉的人日少一日﹐
誤會增加清白逐漸消失。
我眼有淚珠﹐看不清你臉面﹐
好像你話語真是不如前﹔
你使我減少﹐好使你更加添﹐
好叫你旨意比前更甘甜。」
這些詩歌伴隨她度過了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有一首詩歌是在我還不明白其意義的時候學會的﹐因為媽媽每一天都在唱:
「在試煉之後不再有悲傷﹐
在疑懼之後必得享平康﹐
在黑暗之後必得見明光﹐
漫漫長夜後清晨光益彰。
暴風雨後﹐日光出現﹐
穩經試煉後有得勝冠冕﹐
跋山涉水行完一生路程﹐
在天與主相會直到永遠。」
[迦南詩歌]是配合中國教會受逼迫的處境而作,在[十架在中國] 的[迦南歌聲] 中﹐一位姊妹說:“唱外國聖詩時﹐我便進入到上帝的領域當中去﹔但當我們唱迦南詩選時﹐我就感到是上帝走近了我們。另一位傳道人說﹕“我爬山越嶺傳福音時﹐唱起[迦南詩歌] 中的一首“走過最低最低的深谷﹐爬過最高最高的山坡” 時﹐我就有力量繼續爬山去傳福音。是的﹐沒有經歷艱難逼迫的苦難十架的經歷﹐就不能寫出觸動心弦的詩歌。[迦南詩歌] 對國內的肢體產生影響力﹐海外華人基督徒因著詩歌的信息同得鼓勵和祝福。
結語
聖詩是以神為本的神學基礎為依歸。描述神的聖潔,榮耀,慈愛,大能和祂的奇妙作為。傳統聖詩為歷代教會屬靈聖徒經歷及結晶,聖詩所以能夠超時間,超民族,超宗派的頌唱,[乃因聖詩包涵面廣闊而全備:神的愛與公義;主耶穌的降生、受苦、受死、復活;信徒的悔改、得救、靈命進深、治死老我、為主受苦;教會的生長、淨化、佈道、宣教;以及施洗、聖餐、婚、喪、嫁、娶等禮節。]2
頌唱聖詩能使我們超出宗派、觀念的異點,因為我們頌讚的對象是同一的唯一真神,祂是至大,至聖,至善,至愛的真神,頌唱聖詩也令我們在主裡經歷合一的敬拜與相交。不論是聖詩或靈修詩歌,當我們頌唱,彈奏或聆聽時,就能使我們激發真情,親近主,陶冶飴情,增進歡樂,生命長進。
地上所有的事物和活動在永恆裡將不會再存在,唯有對神的敬拜和讚美是永不止息。

Categories: 漫談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