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時常惹的禍 [轉載自時代論壇]
手機時常惹的禍 悅說
錯配婚姻 親密告終
接觸王氏家庭始於六年之前。傳道人轉介,希望我給王先生婚姻急救。因為他的內地妻子攜同其時七歲兒子到港團聚後,一直都沒有和諧日子好過。對於很多中港婚姻的夫婦,他們為著社會性或經濟性的因素,在未有充份認識下,甚或根本明知不能相配搭下,便火速結婚。分隔兩地時,彼此仍有自在空間;但來港團聚後,日夕相對,終日困在為柴米油鹽張羅或發愁的斗室中,則無路可退,無處可逃。原本並頭連理,到頭來卻成怨偶一對。
關係脆弱 用強更糟
六年前的急救無效,死因是仇太深、恨太大,即使輔導也是為時已晚,離婚是不會令人訝異的結果。作為年幼子女主要照顧者的女方,不難得到管養權,王先生只能不時探視兒子。
近月隨著女方時常虐待兒子,王先生入禀家事法庭,成功奪回兒子的管養權。可是,接回兒子同住可不能永遠幸福,重聚的欣喜很快隨著管教的張力而瞬間消逝。兒子過度使用手機,父親逐漸從好言相勸至強硬鎮壓,父子倆動輒劍拔弩張的局面幾乎把原本脆弱不堪的關係壓垮。
探尋因果 中斷循環
美鳳是團契導師,她溫柔和有耐性,時常傾聽王先生兒子的心事,並且給予安慰與支持。因此,其關係比他母親更親密。她也陪同這兩父子帶到我的輔導室來。
王先生說:「我也非常容忍他的行為。可是他愈來愈過分,所以我非要收回他的手機不可。」接下來當然是王先生之埋怨。我肯定王先生作為父親的苦心,與此同時,我也指出少年人透過手機娛樂和社交的需要,讓兒子覺得我不是父親的「打手」。經過一輪的聆聽和澄清,我讓他們看出一個循環,就是兒子需要輕鬆和與友人聯繫、兒子用手機至深夜、父親擔心兒子健康及學業而勸喻停止、兒子迴避與拖延、父親怒斥及收機、兒子氣憤入睡並堆積怨氣。現實中,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都發展並維持著一個慣性。這便是系統理論中的循環概念(Concept of circularity)。許多時候,大家都陷溺於其中,情緒蓋過了理性,於是不期然地形成惡性循環。
彼此理解 中保承載
解救他們父子,我首先讓他們察覺對這循環的存在和影響,更重要是讓彼此道出自己的需要和難處,與此同時明白對方的需要和難處。這做法對於這對仇恨不太根深的關係是奏效的。接下來是讓這對父子在不極端的情緒氣氛下商量如何解紛。擺脫權鬥,空間與選擇是重點。不多一會,兒子提出用手機至晚上十一時,然後自動自覺交手機給父親保管。有經驗的輔導者不難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是依賴少年兒子薄弱的自制力和父親難持久的心平氣和。我預期(Predictability)只會重蹈「惡性循環」的覆轍。因此,他們之間需要一個「中保」──美鳳導師,因為父子倆都信任美鳳,把過剩的情緒承載。美鳳樂意每晚與兒子傾談或於十一時致電兒子要他關手機和把手機放到父親的床頭。兒子的交代並不是制約,而是受愛的驅使下之心甘情願。
暫時平衡 路仍漫長
誠如我所預料,惡性循環被打破,父子相處暫時取得一個平衡點。感謝上帝為這家預備了美鳳這天使,扮演了「調和」的重要角式,讓孩子有著安全的依附。關係是流動的,這次擺平讓雙方增加下次面對難題的能力。「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教養之路崎嶇不平,還有多個高山低谷要穿越呢。
(作者團隊:霍玉蓮、李杏玲、盧夢鳴、李麗平、張慧嫈、陸凱珊、何子美、麥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