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別狂傲!(何國華牧師)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詩二十二1)
當細讀詩篇二十二篇1節的時候,我們不禁想起主耶穌在十架上引用這句話作為向父神的禱告(太二十七46),充份表達出耶穌背負世人罪孽時遭神撇棄的內心痛苦。有關這詩篇的注釋,舊約聖經學者韋杰里(Gerald Wilson)說:「倘若我們了解詩人(大衛)的內心痛苦和掙扎,我們就更能明白耶穌引用這段說話背後的因由。不過,如果我們以為這詩篇只是預言耶穌的受苦,我們就不會在其中看見自己在苦難中的反照,以及聽見自己的內心回響。」
筆者十分同意韋杰里的看法,甚至相信當詩人正遭遇揮之不去的苦難時,他卻經驗到上帝的同在,也呼籲讀者作他的同路人,憑信心一起面對人生的幽谷。
首先,詩人坦白承認,苦難的經驗往往與信仰的認知產生「疑似的矛盾」。經文指出,詩人對神的認知深深扎根在客觀和不能否定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宗倚靠祢;他們倚靠祢,祢便解救他們。他們哀求祢,便蒙解救;他們倚靠祢,就不羞愧。」(詩二十二4-5)此外,詩人更從他一生的經驗中,親自見證神的恩眷和護佑:「但祢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懷裏,祢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祢手裏;從我母親生我,祢就是我的神。」(詩二十二9-10)不過,詩人此時此地的痛苦經驗卻是另一回事。雖然他深深知道神的救恩浩瀚,鐵證如山,此時此地他卻經歷說不出的孤單,感到被神離棄的痛苦。
1977年,筆者從香港往渥太華升學,初次認識賴建鵬牧師及賴羅聰慧師母。1978年,當賴師母生下兩個兒子後,就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醫生向她解釋:「這個病會隨著你終老。」從1993年起,因師母身上的關節長期發炎,一個個壞掉,前後共接受了十多次更換關節的手術,術後要用最大劑量的嗎啡止痛,還要做運動強健肌肉,才能走路。我們不得不承認,苦難的經驗往往與信仰的認知產生「疑似的矛盾」。
第二,詩人知道,要緊靠主,才能承受苦難對信心的沖擊。「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詩二十二7-8)詩人詫異身邊的人,不但沒有憐恤與同情,相反竟冷嘲熱諷,落井下石。明眼人也看(聽)得出這些說話的意思,就是叫他死了信靠神的心。不但如此,這些話還包含一種更深層的意思,就是指責詩人必定是偽君子,是彌天大罪人。因此,詩人所承受的攻擊,也頓時成了別人的笑柄。當耶穌被釘在十架上,也是遭受同樣無情的譏誚和藐視(太二十七43)。賴師母猶記得,當她最初患病的時候,曾有牧師叫她趕快認罪,只要認清所犯的罪,病就會好。有些人看見別人生病,就輕率的隨口說:「你一定是犯了罪!」求主憐憫,除去我們的膚淺和無知。曾經有門徒問耶穌,那個生來是瞎眼的人為甚麼會這樣,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九3)患病三十七年,聖經和詩歌就成為師母心中的力量,她說:「雖然我的身體漸漸衰敗,神卻給我的心靈日日更新!」她也真心相信,惟有緊靠主,才能承受苦難對信心的沖擊。
第三,詩人提醒勉勵我們,當面對人生的幽谷,我們仍可承傳因著等候上帝而來的盼望。詩人呼籲:「我要將祢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讚美祢。你們敬畏耶和華的人要讚美祂,雅各的後裔都要榮耀祂,以色列的後裔都要懼怕祂。」(詩二十二22-23)「弟兄」、「會中」、「敬畏耶和華的人」、「雅各的後裔」和「以色列的後裔」同屬一個意思,就是指尊榮神的信仰群體。當遭遇苦難的人帶著患病柔弱的身軀,走到神的殿中,與信徒一起「讚美」神、「榮耀」神和尊崇神的時候,就是一同承傳因等候上帝而來的盼望。這盼望是建基於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神「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詩二十二3)「祂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祂就垂聽。」(詩二十二24)神讓賴師母明白,在她軟弱的生命中,神仍可以顯出祂的剛強。當她帶著這軟弱、連走路也不能的身體,甚麼事情也要靠人幫忙,神卻依然使用她。她和賴牧師所帶領信主的學生和信徒中,不但有很多跟隨主、愛主,而且走在奉獻給神的路上。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記述:「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成了!』並不是『Game Over,一切都完蛋了』的慨歎,而是勝利的宣告。讓我們跟隨主的腳蹤,因為當面對人生的幽谷,我們仍可承傳因著等候上帝而來的盼望。